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正文内容

从流量喧嚣到长期主义:重塑真实与品质的文旅未来

点开社交媒体,精心构图的画面扑面而来:无人机掠过层叠的梯田,阳光洒在古老村落的青石板路上,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当地人”笑容纯粹,窗明几净的民宿里岁月静好……这些由专业“镜头语言”编织的影像,精准地击中了都市人心中对“诗和远方”的无限遐想。然而,当满怀期待的游客循着这些“完美”的指引抵达目的地时,看到的往往是另一番景象:货不对板的住宿条件,过度商业化的“古镇”,景区环境的脏乱差,甚至遭遇防不胜防的“宰客”陷阱。巨大的心理落差之下,一句句充满失望和愤怒的“游客吐槽”开始在网络上蔓延,迅速引发广泛共鸣。

640 (42).jpg

这场“诗和远方”与“游客吐槽”的碰撞,正成为当下地方文旅热潮中一个日益凸显的尴尬现实。在各地纷纷将文旅产业视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竞相投入、激烈角逐的背景下,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吸引眼球、抢占流量,一些目的地和商家似乎不顾一切地选择用“滤镜”美化现实,用“夸大其词”的宣传制造噱头。这种只顾“面子”不顾“里子”的做法,或许能在短期内带来虚假的繁荣,但从长远来看,却在严重透支着游客的信任和目的地的声誉。

云南省旅游民宿行业协会对此现象深表关切。云南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真实淳朴的人文魅力吸引着全球游客,维护这份“真实”与“美好”是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协会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虚假宣传和误导性营销,倡导所有从业者都应秉持诚信原则,向消费者传递准确、客观的信息,用心打造名副其实的高品质旅游体验。因为我们深知,信誉一旦受损,重建将无比艰难。

镜头下的“滤镜”:当宣传只剩下不顾一切的美好

为何美好的“诗和远方”在宣传中被无限放大,而现实的骨感却被刻意隐藏?这背后是多重因素的驱动:

首先,是流量焦虑下的竞争压力。文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地都渴望成为下一个“网红”打卡地。在“流量为王”的逻辑下,能否制作出抓人眼球、易于传播的“爆款”内容,似乎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这使得一些宣传主体不自觉地陷入了“唯美化”的陷阱,倾向于过度包装,甚至不惜牺牲真实性。

其次,是社交媒体的视觉导向。以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其传播特性天然偏爱高颜值、强视觉冲击力的内容。“滤镜化”的图片和短视频更容易获得点赞和转发,这进一步强化了宣传内容“扬长避短”甚至“无中生有”的倾向。

再者,是政绩考核与短期目标的驱动。部分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在推动文旅发展时,可能背负着游客增长、投资回报等短期KPI压力,这可能导致在项目规划和宣传推广上急功近利,忽视了对内容真实性和长远影响的把控。

640 (7).jpg

此外,监管的滞后与标准的缺失也为虚假宣传提供了生存空间。对于线上旅游内容的真实性审核、对夸大宣传的界定与处罚,目前尚缺乏足够有效和及时的监管机制。

在这种种因素的合力下,“镜头语言”有时不再是真实记录的工具,而变成了精心编排的“幻术”。通过巧妙的取景、饱和的调色、动态的剪辑、甚至雇佣“演员”营造氛围,将一个可能平平无奇的地方,包装成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这种不顾一切追求“美好”的宣传,短期内或许能吸引游客目光,但却为后续的口碑崩塌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云南省旅游民宿行业协会认为,有效的市场营销对于目的地推广是必要的,但必须建立在真实和诚信的基础之上。协会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旅游宣传内容的监管,同时也倡导行业自律,鼓励所有旅游经营者,包括民宿业主,都要坚守道德底线,用负责任的态度进行宣传推广。云南的魅力在于其本真,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展现真实的、哪怕是不完美的云南,因为这份真实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吸引力。

滤镜可以美化风景,却无法美化体验,失真的宣传是信誉的毒药。

口碑的反噬:从“心向往之”到“怨气满城”

当游客满怀憧憬,却遭遇“货不对板”的现实,巨大的心理落差所引发的负面情绪是极具破坏力的。这种“口碑反噬”的影响,远不止于个别游客的失望:

信任的崩塌,品牌的贬值: 一次糟糕的体验,足以让游客对该目的地甚至整个区域的信任度降至冰点。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吐槽”笔记,会迅速劝退大量潜在游客,使得目的地长期积累的品牌形象毁于一旦。

负面情绪的传染与放大:“游客吐槽”往往能引发强烈的社会共鸣,因为许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被“照骗”经历。这种共鸣会放大负面声量,形成对目的地的普遍负面认知,即使其中不乏优质的商家和景点,也难免受到牵连。

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正如云南省旅游民宿行业协会会长贺双全在调研中接触到的一个痛心案例:一位游客被小红书上关于某地风景、服务、特产的精美图文所吸引,抵达后却发现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纯属虚假营销。这位游客的愤怒与失望,不仅仅指向了那家具体的商家,而是演变成了“对整个城市的怨气加重”,连带影响了周边许多诚信经营、用心服务的文旅项目。这种“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伤害了那些真正用心做产品、做服务的经营者。

时间和金钱的浪费,情感的伤害:对于游客而言,一次满怀期待却最终失望的旅行,不仅是金钱和宝贵假期的浪费,更是一种情感上的伤害。这种伤害可能会让他们在未来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变得更加谨慎、保守,甚至对整个旅游市场产生不信任感。

贺双全会长对此深感痛心并高度重视。协会认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捍卫云南旅游的整体声誉,是协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协会一方面呼吁会员单位自觉抵制虚假宣传,诚信经营;另一方面也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建议加强市场监管,建立更通畅的投诉处理机制,并探索如何为受到不实信息牵连的优质商家提供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值得信赖的旅游消费环境。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一次虚假的承诺足以摧毁百倍的努力。

流量的悖论:在“喧嚣”中生长,在“迭代”中改善?

然而,现实中也存在一种令人深思的“悖论”。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些善于运用镜头语言、擅长制造话题、甚至不惜使用夸大其词手法的文旅项目或民宿,往往能够在初期迅速获得巨大的流量关注。 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流量意味着曝光度、客源和收入。一些项目正是凭借着初期通过“高超”营销手段获取的流量红利,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第一桶金”。

它们“在流量中发展,在流量中改进”——利用初期涌入的客流和收入,逐步完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修复与宣传不符之处。同时,通过持续制造新的营销热点,维持着市场的关注度。对于这类项目而言,初期的“喧嚣”甚至部分“失真”,似乎成了其在激烈竞争中得以存活并最终实现“迭代升级”的一种策略。

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现象。它挑战了我们传统认知中“诚信为本”、“品质至上”的商业伦理。我们是否应该容忍甚至理解这种“先上车后补票”的发展路径?这条路径的边界在哪里?过度营销与商业欺诈之间的一线之隔,又该如何界定?这种依靠“流量续命”的模式,其根基是否稳固?一旦流量无以为继,或者遭遇重大的信任危机,是否会瞬间崩塌?

云南省旅游民宿行业协会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复杂性。协会理解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对流量的渴求,也承认部分项目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迭代改善的空间。但协会坚决反对将虚假宣传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刻意为之的商业策略。协会认为,依靠“谎言”获取的流量是不可持续的,其带来的短期利益无法弥补对品牌声誉和消费者信任造成的长期损害。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诚信和品质的基础之上。或许在某些特定阶段,营销的“火力”可以适度超前,但绝不能与现实脱节太远,更不能存在主观故意的欺骗。否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流量可以是“助燃剂”,也可以是“致幻剂”,关键在于发展的根基是“真材实料”还是“空中楼阁”。

回归的呼唤:坚持长期主义,以“真实”赢得未来

面对“流量诱惑”与“口碑危机”的交织,真正智慧的选择,或许是回归商业的本质,坚守“长期主义”(Long-termism)。这意味着,将目光从短期的流量数据和收入报表,转向长远的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长期主义的核心,在于“真实”与“品质”:

坚持产品为王,体验至上: 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打磨产品、优化服务、提升体验上来。确保硬件设施安全舒适,服务流程专业规范,在地文化体验真实地道。只有内功扎实,才能经得起游客的检验,赢得真实的口碑。

秉持诚信营销,合理预期管理: 在宣传推广中,做到实事求是,既要展现亮点,也要坦诚不足(或至少不刻意掩盖)。通过真实、客观的信息传递,帮助游客建立合理的预期。宁可“保守承诺,超值交付”(Under-promise, Over-deliver),也绝不“过度承诺,体验打折”。

重视用户反馈,持续改进: 将“游客吐槽”视为宝贵的镜子,认真倾听用户的声音,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针对暴露出的问题,持续进行改进和优化。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长期主义最坚实的回报。

正如贺双全会长基于多年运营乡村振兴文旅项目的经验所指出的:“火爆一个项目不容易,很多时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但要毁掉一个项目,一个差的口碑就足够了,足以让之前的投入和心血功亏一篑。做文旅,尤其是扎根乡村的文旅,必须要有定力,坚持长期主义,不能只看眼前的一点流量。” 这种观点,是经历了市场沉浮后的真知灼见。

云南省旅游民宿行业协会高度认同并积极倡导“长期主义”的发展理念。协会鼓励会员单位将眼光放长远,不为一时的市场喧嚣所动,专注于提升内在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协会相信,只有那些坚持长期主义,以诚信为基石,以品质为生命,以游客满意为最终追求的民宿和文旅项目,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最终赢得未来。

短期的惊艳易逝,长期的信赖难得,“百年老店”靠的不是一时喧嚣,而是日积月累的口碑。

时代的责任: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共同呵护”

我们讨论的“诗和远方”与“游客吐槽”的冲突,并非仅仅是旅游市场的一个现象,它更深刻地关联着中国乡村振兴的宏大背景。当前,乡村旅游,尤其是乡村文旅,已成为许多地方,特别是像云南这样的地区,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抓手,承载着巨大的地方投资和社会期望**。

然而,正如会长所言,中国的乡村振兴目前仍“走在探索的边缘”。乡村文旅的发展,面临着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人才支撑不足、市场认知有待提升、运营管理经验缺乏等多重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再因为急功近利、虚假宣传、服务失信等问题而挫伤了市场信心,损害了目的地形象,那无疑会给刚刚起步的乡村振兴事业带来沉重打击。

因此,呵护乡村文旅的健康发展,确保游客的“诗和远方”能够真实落地,需要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呵护”:

政府层面: 要加强科学规划和有效监管,既要鼓励创新,也要规范市场秩序,打击虚假宣传和违法经营,同时要着力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640 (8).jpg

企业层面(包括民宿主): 要坚守诚信经营底线,专注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用负责任的态度进行宣传推广,积极融入并反哺在地社区。

平台层面: 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应承担起信息审核责任,建立更有效的机制来识别和处理虚假、夸大的旅游宣传内容。

游客层面: 在选择出行时,提高信息辨别能力,保持理性预期;在体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通过正当渠道进行反馈和维权,用建设性的“吐槽”推动改进。

云南省旅游民宿行业协会作为连接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在推动乡村文旅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责无旁贷。协会将继续致力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引导(尤其是在诚信经营、品质服务、在地文化挖掘等方面),促进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乡村文旅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的画卷,需要用真诚的笔触描绘,容不得半点虚假的墨点玷污。

当“诗和远方”遭遇“游客吐槽”,这不仅是市场发出的一次警示,更是行业进行“冷思考”、调整方向的契机。地方文旅热潮的涌动,不应成为虚假宣传和品质滑坡的借口,而应成为我们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来提升供给质量、优化游客体验的动力。

我们理解流量的诱惑,也看到了“在流量中迭代”的某些可能性,但我们更坚信长期主义的力量,更珍视真实所蕴含的价值。对于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而言,其本身所拥有的自然之美、文化之韵、生活之真,就是最动人的“诗和远方”,无需过度粉饰,只需用心呈现。

云南省旅游民宿行业协会及贺双全会长再次呼吁所有同仁,让我们共同坚守诚信,深耕品质,拥抱真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去精心呵护、耐心浇灌云南的文旅事业,特别是承载着乡村振兴希望的乡村文旅。让我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弥合宣传与现实的鸿沟,去回应游客的期待与吐槽,让未来的云南,不仅在镜头里是“诗和远方”,在每一位游客的亲身体验中,更是值得信赖、值得回味、值得再次奔赴的美好存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云南省旅游民宿行业协会官方网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nminsu.org.cn/?id=101

分享给朋友:

“从流量喧嚣到长期主义:重塑真实与品质的文旅未来” 的相关文章

民宿江湖:高端的孤独与伪高端的喧嚣

民宿江湖:高端的孤独与伪高端的喧嚣

  1.高端民宿的定义 :高端民宿并非仅靠豪华装潢,核心是细节和体验,要有灵魂、能讲故事,从设计到服务让住客有“专属定制”感。     2. 高端民宿的标准 :设计要有创意、融入当地文化与自然景观;位置需远离喧闹市中心,带来宁静感;服务要定制化,照顾住客个性需...

民宿赋能年轻人的疗愈:如何在年轻人的绝望感中找到机会?

民宿赋能年轻人的疗愈:如何在年轻人的绝望感中找到机会?

  引言:   年轻人的绝望感与机遇并存    在近几年的经济波动中,年轻人面对的压力愈发沉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表达出对未来的迷茫与焦虑,特别是在就业困难、生活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这种绝望感不断蔓延。然而,绝望并不全然是负面的,它同时也是一个可以被探索...

打破OTA桎梏,拥抱私域流量:民宿行业的变革之路

打破OTA桎梏,拥抱私域流量:民宿行业的变革之路

前言      近年来,随着OTA平台在旅游住宿市场的强势崛起,越来越多的民宿主逐渐依赖这些平台获取客源。然而,随之而来的高佣金和价格战问题使得民宿行业陷入了利润缩减、客源不稳定的困境。最近,华住酒店集团发起的对OTA的反击,再次引发了对平台控制权问题的关注。...

别被“高端”迷惑:如何成为高端民宿

别被“高端”迷惑:如何成为高端民宿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个性化旅行体验需求的不断增长,民宿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无论是城市周边的短途度假,还是远离喧嚣的深度旅行,民宿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个性化的服务成为越来越多旅行者的首选。然而,随着市场的膨胀和资本的涌入,民宿行业内部逐渐出现了不平衡现象,特别是在高端民宿领域。“高端”一词被滥用,以...

不断崛起的数字移民对民宿行业发展促进和正向可能

不断崛起的数字移民对民宿行业发展促进和正向可能

1. 民宿行业发展背景1.1 数字游民兴起背景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这一概念最早源于1997年日立公司前CEO牧野二雄(Tsugio Makimoto)的著作《数字游民》,指的是依靠互联网创造收入,并借此打破工作与工作地点间的强关系,达成不受地域限制、全球移动生活的人群。近年来,数字...

民宿财务管理

民宿财务管理

民宿财务管理:如何在旺季和淡季保持健康的现金流民宿行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和季节性旅游的影响,许多民宿在旺季可以轻松盈利,却在淡季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因此,如何在旺季最大化盈利并有效维持淡季现金流,成为民宿经营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将从现金流管理、成本控制、收入多样化等角度...